工程管理工作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程管理工作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程管理工作报告11现场技术管理
1.1. 施工的要求
我们严格按照基本要求进行施工,主要包括施工环境、基层及使用的材料的温度不应低于+5℃。不应在大风环境中或夏天阳光直射的墙面上施工,以避免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失水过快而出现毛细裂缝。应避免尚未硬化的材料受到相对恶劣的气候条件的直接作用,特别是避免雨水的冲刷。必要时应对新施工的墙面加以保护。
1.2 施工工序
利用吊篮施工,针对本工程特点及以往工程施工经验,保温层采取由下开始往上粘贴,做好各工作面和各工序的流水施工。
基面验收检查→吊线→基层处理→粘贴EPS板(由下往上)→PU发泡胶填充板缝→打磨EPS板→固定盘型锚钉→制作防护面层(在纤维增强抹灰胶内埋置玻纤维网格布)(由上往下)→验收。
1.3. 保温板的固定
1.3.1保温板的粘贴方式
保温板的粘贴分为整面粘贴和点边粘贴两种,整面粘贴一板用于小面积的EPS聚苯板的保温,大面积的保温通常选用点边粘贴方法。
1.3.2整面粘贴
如果墙面平整度在0.5cm/2.0m范围内,一般采用整面粘贴(但实际大的墙面很少用整面粘贴)。施工时首先用平边抹灰刀将粘胶均匀地涂到保温板表面上,然后用方齿边抹灰刀拖刮一次。
1.3.3 点边粘贴
适用于平整度在1.0cm/2.0m范围内的墙体表面。施工时首先用抹灰刀沿保温板周边将粘胶均匀地涂到保温板边缘上,然后在板面上再均匀地分布六个粘胶点。粘胶的涂抹厚度视墙面的平整度确定。墙体表面平整度越差,涂抹越厚。
1.3.4粘板注意事项
涂抹粘胶时保温板周围挤出的粘胶必须立即刮掉,保证保温板四个侧端面上没有粘胶。
整面粘胶时,要注意方齿边抹灰刀拖刮的角度不得过平,一避免粘胶的涂抹厚度过薄。
点边粘贴时需要保证粘贴面积应大于整个板面面积的40%。同时也要注意周边粘胶的涂抹厚度,以保证整个周边粘牢。
如保温板的某一面有缺陷,则应将这一面作为抹胶面。
切割保温板时必须保证边角整齐。
门窗四角与墙面平行方向粘贴保温板时,需注意在开角处不得有板缝,应以整块保温板粘贴,粘贴前先在保温板上裁切出门窗开角。
粘板结束后定要打磨保温板,控制好平整度小于4.0mm/2M
1.4 防护面层的施工
在防护面层的施工开始之前,应在次检验保温板的粘贴质量,特别是平整度,对于不满足前述质量要求的部位应予修补。
施工时应有下至上将防护砂浆均匀地涂抹在保温板上,涂抹厚度为2mm-3mm,在防护砂浆初凝前将网格布压入砂浆中,并把网格布中挤出的防护砂浆磨平。网格布之间应搭接,绝对不能对接,搭接长度为5-10cm(一般为10cm ),并在搭接部位刮掉一些防护砂浆,以使此处不至于过厚。网格布应尽量靠近防护砂浆的表面,且完全为防护砂浆所覆盖,以能看到网格布的格子而看不到网格布的颜色为准。在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可通过埋置双层网格布,或附加一层加强网格布来提高体系的抗冲击荷载能力。附加的网格布必须在正常的网格布之下,且只能对接,绝对不得搭接。从有附加网格布的部位到正常部位的过渡应尽量平缓。
墙角、门窗等开口处必须加强处理,一般在建筑物四个大阳角处使用刚包角,在小阳角采用双包角的形式处理,即采用双层网格布在两个墙面上均匀包过墙角10-20cm,且加强网格布(包括刚包角)必须铺置在标准网格布之下,刚包角与墙面标准网格布之间搭接宽度大于5cm。
注意事项:
网格布应由高向低铺设,下面的搭接在上面的网格布上,搭接长度不少于10cm
铺设网格布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尤其避免雨水的冲刷。
铺设网格布之前应先将防护砂浆均匀涂抹在保温板上。
铺设完网格布后不能露出网格布的颜色。
1.5 施工通病
(1) 保温板脱落。由于保温板虚粘或粘接面积不够所引起。
(2)保温板虚粘。 由于工人涂抹底胶过少、拍打不密实或没有从侧面推压上墙所造成。
(3) 网格布干铺。铺设网格布之前忘涂抹防护砂浆在保温板上,直接上网称为干铺。
(4) 门窗开口处漏水。由于施工时膨胀密封条没有压密实或膨胀密封条断裂。
(5) 外保温表面不平整。一般由于粘板后没有打磨平整、保温板缺陷没用修补或抹防护层时没有压实。
(6) 外保温装饰面透水。由于施工完毕后成品保护不够,保温板防护层被破坏;保温板之间缝隙没有填密实或墙面各门窗洞口施工处理不到位,粘板不密实或膨胀密封条断裂。
1.6技术管理体会
在指导施工和检查质量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技术标准中的各个量化指标要熟记在脑中。要多看多思考,逐步积累施工经验。工作中要不怕苦不怕累,态度认真谦虚,这样,班组长容易接受指正,自己也能从中学习更多知识。
2技术资料的编写
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主要参与编写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1) 主材进场:包括材料汇总表、材料进场验收记录、材料合格证明及质保书(材料第一次进场还需厂家材料检测报告);
(2) 主材复试:包括材料汇总表、材料检测报告;
(3) 样板施工:包括样板施工照片及各方(甲方、监理、设计、总包、施工方)签字表;
(4) 基层清理:包括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粘结剂与基底粘结现场试验检验报告(混泥土基底、抹面砂浆基底);
(5) 粘贴保温板施工:包括节能外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6) 防护层施工:包括节能外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7) 外墙外保温体系拉拔报验:外墙外保温面层粘结强度现场试验检验报告;
(8) 外墙外保温体系抗冲击性报验:包括外墙外保温体系抗冲击性现场试验检验报告。
做资料是个即简单又烦琐的事情,开始做资料总是会因日期、格式、签字等等原因不断的被打回重做,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拒绝、责怪曾经有过消极的想法,通过朋友的开导最终走过了艰难的日子,现在做起资料得心应手,现在回想那些日子使我更明白了:“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名言。
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3.1编制内容
(1)工程概况。含工程特点,建设地点特征和施工条件等内容。
(2)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程序及 ……此处隐藏31290个字……2人;
五分部11人,其中助工工程师5人、技术员2人、见习生4人。
2、试验人员
项目部中心试验室试验人员7人:工程师4人,试验员3人。 分部合计试验人员22人,其中:
一分部5人;
二分部3人;
三分部4人;四分部6人;五分部4人。
三、技术管理工作情况
1、制度建设
20xx年4月,根据集团公司最新颁布实施的《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中铁十工[20xx]317号),项目部对本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办法进行了相应修订,从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到操作实施细节等方面努力与集团公司保持一致。经过此次修订,项目部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的涵盖范围更加全面,内容更
加完善,并通过增加施工技术管理检查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各分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督导,将更好的规范和指导项目总体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施工图核对工作
项目部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分项目部和分部两级开展:分部审查发现的问题上报项目部,同时项目部也组织进行设计文件审查,对发现的问题,统一由项目部专业工程师联系设计单位解决。20xx年上半年,除部分需补勘的桥梁下部结构图、路基工点图、涵洞施工图、站场施工图未到外,施工所用图纸基本到齐,已到设计文件均进行了核对。
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含专项施工方案)管理
(1)目前已复工和开工的单位工程均按要求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各分部已上报并通过审批,符合集团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
(2)结合集团公司新下发的施工技术管理办法,项目部工程部对本标段范围内各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梳理,编制了项目
一、二级重大施工方案管理清单并下发各分部,明确了重点工号专项方案的编制、评审要求。目前部分专项方案审批手续正在完善中。
4、开工报告
目前已复工和开工的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各分部已上报并通过审批,符合集团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
5、技术交底
项目部针对标段实施性施组及其每次调整方案、标段架梁工期方案等全标段总体性施工安排均向各分部进行了交底,明确了工程总体安全、质量、工期等目标。随着工程逐步推进,项目部还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相关规范标准等,对分部进行了隧道监控量测、路基沉降观测、脚手架安拆等专项技术交底,统一相关技术要求,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对施工中易发生质量通病或存在顽固问题的,项目部还通过指定分部相关技术主管人员进行现场交底的形式,督促技术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技术管理的责任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工序交底方面,通过项目部检查发现,各分部基本能做到技术交底的及时、全面下发,但部分交底存在未能完全执行新指南、验标要求,或针对性不强、操作性不强、指导性不强等问题,此项工作还需项目部加强指导和管理。
6、施工测量
复工前,项目部组织分部对测量仪器设备按规定进行了全面检校。5月份完成了对全标段设计交桩平面、高程控制点的复测工作,并编制了复测报告上报审批。各分部也按项目部要求对复工工点的加密控制网进行了复测。
7、变更设计
项目部及分部工程部均建立了变更设计管理台帐。本年度共发生变更设计6项,其中隧道4项、桥涵2项,变更设计手续均齐全。
8、内业资料管理
在复工前,项目部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准备复工的分部去年8月底停工之前的内业资料进行了检查,对未完成的内业资料督促分部进行了完善。先期复工的桥梁工程,从四月份开始,项目部由项目总工程师带队,工程部、安质部、中心试验室组成的内业资料检查小组,逐分部逐份资料进行检查,统一解决内业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复查,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由项目部职能部门专业工程师亲自上手解决,使本标段的内业资料有了一个明显的改观。
9、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
为确保工程质量,解决新指南、验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部在5月初对分部进行了新指南、验标的培训,并及时联系云桂公司解决由新验标变化引起的检验批资料表格内容变化的问题。9月初,组织各分部总工、工程部长、各专业技术主管等二十余人参加了云桂公司组织的新验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技术人员对新验标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针对内业资料存在的问题,项目部于6月份组织对各分部技术、试验、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和业务协调,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管理接口和工作要求,使内业资料管理关系得到明显理顺。
在7月初本标段计划安排连续刚构的施工,5月初项目部组织分部工程、安质、物资和试验部门召开了交底及协调会。
针对路基岩溶整治资料完善进展缓慢的问题,项目部于5月下旬及8月上旬组织召开了专题会,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交流加快完善进度的方法。目前已有较大改观,但根据路基施工安排,
仍需加大完善力度以满足填筑工作面的展开。
10.xx、施工技术管理考核奖罚
根据项目部新的施工技术管理办法,项目部在六月底对5个分部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了季度考核奖罚,对分部技术管理工作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11、工程试验
对各分部试验室每个月定期两次培训及指导。每月对分部试验室进行检查,形成巡查记录,要求整改,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到中心试验室,再进行复查落实整改。
4月上旬对分部试验室试验人员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新指南、验标,各项检测工作中的控制细节,拌合站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5月上旬组织各分部试验人员到五分部试验室进行参观、学习、交流。
6月根据新招标的原材料及地材,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拌及各试验指标对比,确定了合理、经济的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20xx年9月上旬在南宁质监站开展的试验室大检查活动中得到了质监站的高度评价和建设单位的通报表扬。
四、存在的问题
1、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项目部工程部按集团公司要求定员应为9人,目前实有5人,中心试验室及各试验分室人员基本能满足要求。
去年以来项目因受停工影响,大批技术人员流失,造成目前各分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且技术人员多为见习生、实习生,施工经验和业务能力欠缺,给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2、两年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表明,分部落实各项工作存在执行力不强、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各级技术管理部门尚需在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上多下工夫。
3、项目部各专业工程师对新施工技术指南、验标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并加强对分部技术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力度,切实提高项目整体技术管理水平。
五、结语
20xx年,项目施工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有序展开,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工作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恳请集团公司领导给予批评指正。但我们相信,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帮助下,在各参建单位在积极配合下,通过项目部及各分部的共同努力,云桂1标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更上一个新台阶。
文档为doc格式